党史青年学

“百年党史·红色故事”微朗读——《抗战故事:刘飞将军在沙家浜》

来源: 作者: 发布时间:2021年05月23日 点击数: [添加收藏]

故事主题:《抗战故事:刘飞将军在沙家浜》

本期朗读者:学前一系1705班 杨逸群

开国中将群体中,他不曾威风八面,不曾镇守一方;相反,由于经常带伤挂彩,他不得不多次“光顾”后方医院。抗战时期,他便来到了阳澄湖后方医院,重伤之下还领导40多名伤病员坚持斗争,刘飞中将这段艰辛的战斗历程,便成为了京剧《沙家浜》的故事原型。

1939年6月与7月下旬,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相继夜袭浒墅关车站、虹桥飞机场,歼日军30名、炸日军飞机4架,捷报频传,迅速使江南抗日义勇军声名大噪,有志抗日青年慕名而来,不到3个月,江南抗日义勇军就从1000多人发展到了3500多人。作为义勇军政治部主任,刘飞功不可没。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,新四军终于在日军心脏地带——苏南东路地区建立起抗日根据地。

此时,国民党军开始积极反共,他们命令“忠义救国军”攻击江南抗日义勇军,歪理冠冕堂皇:如果这支队伍隶属新四军,那么就是越界活动,必须立即西撤;如不隶属新四军,政府又没加委,则属非法武装,自然应予剿灭。9月初,国民党方挑起战火,江南抗日义勇军坚决自卫。9月22日上午,两军激战于江阴县顾山镇,刘飞左胸中弹,血流如注,被迅速送到阳澄湖后方医院。

所谓阳澄湖后方医院,其实只是几条木船,每条船上放上门板作为病床,并且一直缺医少药。不过木船遇险可以迅速转移,相对比较安全。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,刘飞出乎意料地大难不死。

1939年10月初,为避免国共两军冲突,江南抗日义勇军主动西撤,参与合编,成立新四军挺进纵队。由于伤势过于严重,刘飞等40多名伤病员留在阳澄湖上继续养伤。因为职务最高,他主动领导大家开展自救,与敌人捉迷藏;敌情不紧时,发动可靠群众把伤病员接到家里悉心照顾;敌人扑来时,迅速转移到木船上,开进芦苇荡藏匿。在艰苦斗争过程中,只有几名伤病员或伤重不治,或遭敌捕杀,最后仍有36人幸存,这就是京剧《沙家浜》中36个伤病员的原型。1964年,刘飞因再一次积劳成疾,昏倒在办公室,被迫病休。

今天我所说的可能并不是大家所熟知的、典型的党史故事,但通过刘飞中将的故事,我想说,其实党史故事离我们并不遥远,它可能就在我们身边。刘飞中将曾带领伤病员在阳澄湖边与敌人艰苦斗争,彼时我们现在踩着的这片土地正真实地经历着无边战火与纷飞硝烟。而如今四海升平,海晏河清。守护着我们的正是我们的祖辈、我们身边的人,他们阻抑战争和破坏,以光明与爱意拥抱整个世间;守护着我们的更是正值百年华诞、并将永葆旺盛生命力的中国共产党,坚守初心不改,不负人民,守护黎民亿兆,在平安处。

时代在变,前进不可遏抑,但党史故事中所蕴含着的深刻思想内涵,跨越时空,仍历久弥新。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,拥有的便利条件远远超过上一代人,这是大时代的真诚馈赠,而经过战火洗礼与淬炼而成的一个个党史故事,更是中国共产党给予我们这一代青年的珍贵宝藏,值得我们认真阅读、聆听与学习。

愿中国共产党永葆旺盛生命力,祝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!谢谢大家。

[ 打印文章 ]